广告位
产品搜索
 
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技术“破炉而出”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8-08-14 08:58:58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      中国经济导报讯 胡拥军 记者缪晓琴报道 经过聚合、纺丝、牵伸“热身”,再入氧化碳化“炉烤”,48K大丝束碳纤维一身黑亮“破炉而出”。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的此项“PAN(聚丙烯腈)基大丝束原丝及碳纤维技术及工艺包开发”项目,日前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国内权威专家组鉴定,大丝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     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%以上的高强度、高模量新型纤维材料。其力学性能优异,比重不到钢的1/4,强度却是钢的7~9倍,并且还具有耐腐蚀性、高模量的特性,被称为“新材料之王”。
      在碳纤维行业内,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000根(简称48K)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。目前,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(1K)~12000根(12K)之间,称为小丝束。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,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,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,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,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造成的应用局限。
      据上海石化腈纶部总工程师黄翔宇介绍,碳纤维核心技术过去一直被日本、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。上海石化在中国石化、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,与上海石化研究院、上海工程公司、复旦大学等数十家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业等一起,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。上海石化碳纤维项目得到了国家部委、中国石化和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,该项目共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,973项目1项,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2项,上海市政府项目5项,获政府攻关资助2638万元。其间,中国石化共累计申请碳纤维相关专利179项、授权62项。据2016年统计,中国石化碳纤维相关专利申请数排名全国第一、全球第四。
      据了解,2012年9月,上海石化年产3000吨原丝、1500吨碳纤维项目一阶段工程建成投产,该项目采用自行开发的国内独有的NaSCN(硫氰酸钠)湿法工艺和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,形成了每年3000吨聚合物、1500吨原丝、500吨碳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能力。
      截至2018年5月,已累计生产原丝4286吨,生产碳纤维709吨。
      随着48K大丝束碳纤维的面世,上海石化碳纤维技术有了支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,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。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,该公司将开发生产通用级、低成本大丝束、高强高模量级碳纤维原料,在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、民用航空、风电等高端领域,实现商业应用或产业化示范应用。
脚注信息
 Copyright © 2018-2020 吉ICP备18000658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502000315号 技术支持   售后咨询 门店咨询 网站技术

吉林省月生元智能供暖系统有限公司